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昆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9:00:52  浏览:81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昆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

昆政发[1998]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四章 罚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昆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绿化美化城市,发展旅游事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并具备游览游乐设施条件的公共绿地之一。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历史、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环境优美,形成一定规模,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并划定范围区域。

公园、风景名胜区是为公众提供游览、休憩、观赏、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场所。

第四条 昆明市园林局是本市园林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辖区内的城市园林绿化、公园风景名胜区进行行业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园林局的管理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公园、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

(三)对本市行政区内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指导监督检查评比,领导直属公园、风景名胜区。

各县(市)区园林管理部门是辖区内县(市)区属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行业主管部门。

各级规划、工商、公安、文化、物价、环保、旅游、环卫、卫生、市容、城建监察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市、县(市)区园林主管部门管理好公园、风景名胜区。

第五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依法实施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在已划定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加强风景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财产管理,保障设施设备完好,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创造优美游览环境。

(三)实行文明优质服务,维护公园、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和游览秩序,保障游客安全和景物完好。

(四)充分利用公园、风景名胜区资源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爱国主义,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

(五)受市或者县(市)区园林管理部门委托处理游人违反本规定行为。

第六条 在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本规定,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县(市)区园林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市园林局根据昆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市规划部门共同编制本市城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市)区园林管理部门根据县(市)区、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本县(市)区城镇园林建设发展规划,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园林局备案。

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规划需按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编制,并按规定进行报批后实施,同时报市园林局备案。

第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必须符合本市园林建设发展规划和国家标准,其规划设计方案须经市园林局、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进行建设;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改建项目,经市园林局审核,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后,报市建委审定实施,大型特殊改建项目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不涉及减少绿地和水面积的小型改建项目,由市园林局审批后实施。

第九条 经批准的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规划的,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建设项目应按程序立项报批,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到市建委申办《风景名胜区建设许可证》。

第十二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属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公园、风景名胜区项目,由市或县(市)区园林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属于非国家投资建设的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风景园林项目,由投资者按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负责建设,并接受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投资或者捐资建设城市公园项目。

第十三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竣工后,需经上级园林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四条 城市现有的和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的公园、风景名胜区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以出租转让等方式改变用地性质。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的,必须征得公园、风景名胜区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按有关规定及程序报批,并按规定给予占地和异地建设补偿。

第十五条 城市公用管线需穿越公园、风景名胜区上空或者地下的,必须报经其公园、风景名胜区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妥善保护景区的资源和设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对绿化环境及设施造成损害的,应予赔偿。

第十六条 因调整规划或道路扩建等建设因素,需移植、砍伐树木的。须报经市园林局批准,交纳补偿费,并按“伐一栽五”的原则,在指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时限内补植。

第十七条 保持公园、风景名胜区内原有水面,不得擅自减少或改变用途。公园绿化用地比例应达到国家规定70%绿地率的标准,未达标的应逐步调整达到。

第十八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得建盖有碍景观的永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严禁设立有废气、废液、烟尘、噪声污染严重的项目。

第十九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管理必须做到:

(一)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被确定为县、区级以上保护文物的,应按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文物进行管理。

(二)依法保护文物,制定保护措施,设置文物等级标志、说明牌;按照文物保护有关规定对文物进行保养维护;修理修复工程计划和技术设计要报经相应级别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三)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建立档案,制定管养保护计划,精心管理养护,严禁砍伐或移植古树名木。

第二十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动物管理必须做到:

(一)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绿化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绿化种植,要求突出本园特色,注重植物造景。

(二)按照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技术规程,加强养护和管理,提高园林艺术水平。

(三)加强对野生及观赏动物的圈地保护、饲养、繁育和科研工作,扩大珍稀、濒危动物种群,依法做好动物的对外引进、交换、调配。

第二十一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设施管理应当做到:

(一)公园、风景名胜区要在适当地点设置导游图、简介、路标、警示牌、文物、动植物说明等标志牌示,标牌设置醒目,制作美观,图形规范。

(二)景区内建筑物、游路、雕塑、围栏、桌、凳、卫生设施,照明设备、标志牌示的设置要与景观协调,整洁大方,无脏乱破损,无乱刻乱画。

(三)游乐设施必须设置在规划区域内,不得损坏绿化,影响环境质量,设施的各项技术、安全指标须达到国家标准。新置游乐设施项目竣工,须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有严格操作规程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维修检查。

第二十二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卫生、环境管理应当做到:

(一)有专人管理,保持游览区内清洁,做到地面无废弃物、水面无漂浮杂物,厕所内洁净无异味,风景林定期清扫。

(二)保持宁静优美环境,不准使用喇叭、标牌、标语等形式在公园、风景名胜区进行商业性广告宣传。

(三)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公园、风景名胜区排放烟尘或有毒有害气体;不得倾倒杂物、垃圾。

第二十三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安全、治安秩序管理必须做到:

(一)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水上活动、动物展示、游乐设施、节假日游园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落实。

(二)对游览车、船、索道(缆车)、码头、险要道路、拥挤人口及危险地段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加强管理。危险地段应设置护拦及警示标志。禁止超容量接纳游人。

(三)未经同意,机动车辆不得进入游览区,凡进入游览区内的机动车辆必须按规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地点停放。主要游览区内禁止停放机动车、自行车,堆放货物。

(四)执勤人员,必须衣帽整洁、佩带标志、文明礼貌、认真执法,尽职尽责,确保国家财产和游客安全。

第二十四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经营服务必须做到:

(一)商业网点的设置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禁止擅自设点经营。

(二)公园、风景名胜区门票、游乐设施、服务设施、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的收费标准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物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定价。

(三)各种收费项目及商品经营必须明码标价。

(四)建立严格的票证管理制度,售票验票分离,禁止出售回头票。

(五)经营服务人员经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岗服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佩带服务证,着装整洁。

(六)各服务岗位应公布本岗位的服务公约,坚持服务规范,礼貌待客。

(七)餐饮、食品制作销售店(馆)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必须做到:

(一)坚持健康文明的原则,符合公园景区性质和功能,不得影响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和环境质量。

举办大型展览及其他活动,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举办对本市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及其他活动,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举办。

(二)举办活动期间占用绿地,损毁绿化,须按《昆明市城镇绿化条例》规定,缴纳绿化补偿费,活动结束及时恢复绿地;

第二十六条 加强风景山林、建筑物、游乐设施的防火工作,强化古建筑消防管理。禁止在游览区内燃放烟花、鞭炮,草地、林区禁止使用明火,杜绝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第二十七条 使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房屋及设施对外招租或者进行合资、联营的各类经营项目,必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基础管理工作应当做到: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本规定的各项要求,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档案管理,健全公园、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估材料、房地产、财产、文物、文书、统计报表、建设工程、园林植物、动物养护管理等资料档案,专存专管。其中,房地产档案包括土地证、房产证、林权证、图纸、表格、照片、历史资料等文件。房地产发生变更、纠纷,必须及时向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三)管理中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处理。

第二十九条 游人应当文明游览,保护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爱护公园景区内各类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游览规则。禁止以下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瓜果皮核、纸屑、食品包装等废弃物。

(二)攀折树枝、采摘花卉果实、伤害动物。

(三)在建筑物、公共设施、花木上涂写、刻画、在树上订钉、捆绑铁丝。

(四)车辆擅自进入游览区。

(五)在草地树林内使用明火。

(六)携带危险品进入游览区。未经允许,游客携带动物入园。

(七)其他损害公物的行为。

第三十条 驻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其它单位及其人员,必须接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认真遵守国家和公园、风景名胜区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一条 未经园林主管部门批准,随意改变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由园林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园、风景名胜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收缴违法所得;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公园、风景名胜区用地性质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出租、转让公园、风景名胜区土地、房屋及其设施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在游览区内设置游乐设施、商业经营网点、娱乐场所和广告标志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举办展览及其他活动的。

(五)对文物古迹、未实行有效保护而导致损坏的。

(六)砍伐和移植古树名木的。

(七)破坏公园、风景名胜区资源的。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园、风景名胜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一)向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体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的。

(二)向公园、风景名胜区排放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的。

第三十四条 进入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游人,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教育制止,

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处以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负全部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拒绝、阻挠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提请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行政复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作出处罚决定单位的上一级行政主管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对违反本规定所处罚款和赔偿金,应出具地方财政统一收据。其中,罚款应按规定上缴地方财政,赔偿金用于本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护。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园林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著作权使用收入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暂行规定

国家税务局


关于著作权使用收入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暂行规定
国家税务局



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于1991年6月1日施行。为了使税收政策更好地与之相适应,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著作权使用收入的征税办法明确如下:
一、享有著作权的中国公民因他人以图书报刊出版方式使用其作品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中的“投稿、翻译收入”项目征税。
二、享有著作权的中国公民因他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五款中所述的各种方式(不含图书报刊出版方式)使用其作品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中的“专利权转让收入”项目征税。
三、著作权使用过程中,每次收入的确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四、支付著作权使用收入的单位,必须在支付的同时,按上述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收入调节税。
五、以前规定凡与本规定不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六、本规定从1992年1月1日起执行。



1992年1月17日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陆贵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司法公正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具体履行检察职能的每一个检察干警执法理念和执法能力。而就理念与能力两者关系而言,理念驱动能力,能力体现理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每一个检察干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包括检察干警在内的不少司法工作人员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把握也很难到位,实现亦不够始终和一贯。表现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如执法不规范、不公正;重实体、轻程序;重惩治犯罪、轻保护人权;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等等。由此可见,当前在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作为检察干警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每一位检察干警都要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紧迫性、重要性,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在借鉴国外法治成果的同时,注意抵制西方法治思想的负面影响;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优良传统的同时,注意纠正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使正确的思想得到坚持,错误的思想得到纠正,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得到及时更新。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既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执法理念,直接关系到法律能否正确适用、实施和执行,真正起到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目标追求和重要任务,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神圣职责,也是检察干警崇高而伟大的使命。
二是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执法能力。在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检察干警既要通过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回顾、查找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通过在执法活动中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打击预防犯罪的能力,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十二检”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在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下,坚持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要深刻认识、全面发挥职能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价值追求,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集中体现在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上,要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是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每一位检察干警都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检察机关深化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本着边教育、边改进、边建设的思路,针对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环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同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内容和要求在各种规范化建设中加以体现,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得到贯彻和落实,使自己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当前,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秉公执法
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检察干警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至高利益,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法律的尊严;要摒除邪恶,弘扬正气,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要克服己欲,排除私利,以公允的态度、公正的立场处理相关事务,做到公正执法,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二)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要把案件质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着力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审查和监督工作机制,规范办案工作程序,强化案件审查意识,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严把证据关。同时要严把法律适用关和案件事实关、程序关,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确保案件质量。
(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既重视实体公正,又要保证程序公正,切实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的监督、纠正、责任追究力度。要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行为标准,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以较完善的执法工作制度体系确保程序和实体公正。
(四)必须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
在当前刑事案件高发、案件上升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从制度上着眼,做到繁简分流、分类管理。在坚持把严重刑事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的同时,对轻微刑事案件,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要强调执法高效,节约司法资源,积极探索快速处理轻微案件的工作机制,简化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同时要正确处理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多办案办好案,实现检察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
(五)必须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便捷的、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结果,以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要认真落实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接受监督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党委、人大、人民监督员、人民群众和诉讼参与人的监督,以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对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政法机关和包括检察干警在内的广大政法干警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投身教育活动,用正确的执法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尽职尽责,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嵊州市人民检察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