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8:22:59  浏览:83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3年第55号


  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现予发布。


  附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31113/7845c441d7d813ed589501.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年11月4日





附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 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
(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
(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
(十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十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十三)应设有专门的生产设计部门,具有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能力,建立区域生产设计模式,船、机、电等专业能够按区域配套出图,为区域造船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工艺信息、生产信息、物量信息和管理信息。
(十四)应具有与总装化建造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船舶建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80%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85%以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应达到70%以上。
(十五)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应达到:造船综合能耗每万元增加值不高于0.20吨标准煤,钢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65%以上,涂敷系数不高于2.2,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不低于70%,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不低于80%,下水(出坞)前舾装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0%。上述指标评定按照CB/T 4335《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方法》执行。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
(十六)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2%。
(十七)企业所建造的船舶产品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国际公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十八)企业所建造的船舶应按照要求通过船舶检验机构的审图、相关建造工艺认可,完成船舶建造各阶段验收,获得船舶检验合格证书。
(十九)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六、人员要求
(二十)企业领导中应有专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和主管相关工作的经验。
(二十一)应配有适任的、能覆盖船体、船机、船电等专业的技术、检验和检测人员。
(二十二)应具有与生产规模和所建造的船舶相适应的技术工人,全部船舶焊工均应持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焊工证书,持证上岗。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持证上岗。
(二十三)应建立企业发展规划、经济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七、质量保证体系
(二十四)应按ISO 9000系列标准或GB/T 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二十五)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二十六)应建立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归档保存船舶建造过程中全部检验资料和全套完工图样,交付时应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检验合格证书,并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八、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二十七)企业应按AQ/T 7008《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十八)企业应按ISO 14000系列标准或GB/T 24000系列标准、ISO 50001或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规章制度,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单位产品生产能耗限额标准。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粉尘、噪声等处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应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验收。
(二十九)企业应按OHSAS 18000系列标准或GB/T 28000系列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设置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应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九、规范管理
    (三十一)企业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
    1.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船舶行业规范管理工作。申请企业须编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要求附后)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通过本地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其中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企业通过所在企业(集团)总公司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对所属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初审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相关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依据规范条件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审。
4.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审查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
(三十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地方各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每年要对本地区或所属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的将撤销其公告资格:
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的;
 4.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撤销公告资格的,应当提前告知有关企业,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三十三)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各地应综合运用经济、市场和法律手段,积极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十四)列入公告的企业名单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对未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相关政策将不予支持。
十、附则
(三十五)对本规范条件的第五至第十条、第二十至二十六条,应按照CB/T 3000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三十六)本规范条件所引用的标准均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三十七)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三十八)本规范条件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
   
   
   
   
   



船舶行业规范申请报告




企 业 名 称:
             (加盖公章)
申报级别/类别: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申 报 日 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制
          

船舶企业规范公告申请报告大纲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类型、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现有职工人数、现有造船能力,上年度造船完工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生产经营情况(并附表格,格式见附表1)。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有关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土地证等基本证件复印件。
二、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
   1.企业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情况描述。
   2.企业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工艺设备的配备情况。
   3.企业的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主要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2~4,主要装备可配照片)
   三、建造技术能力
   1.企业的总装造船体系、作业主流程、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组织形式、工程计划管理体系的描述。
   2.企业生产设计能力的描述。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描述。
   4.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5)。
   四、技术创新和产品
   1.企业研发机构、研究成果、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情况的描述,省级及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6)。
   2.企业已完工交付或在建的重点船舶产品描述。
   3.售后服务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的描述。
   五、人员
   1.企业领导中负责技术、质量工作人员的描述,任命及职责分工的文件材料。
   2.企业技术人员的描述。
   3.企业技术工人的描述,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证书。
   4.企业专业管理队伍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7)。
   六、质量管理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描述,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2.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描述。
   3.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七、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描述,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证明,及申请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证明材料。
   2.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主要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及环保验收文件复印件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3.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和主要节能措施描述,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4.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企业上缴税收和交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情况。

   备注:以上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需加盖本单位公章。如不能提供要求的证明材料,须说明情况。

附表1
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地址 邮 编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金 (万元)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登记注册类型
控股情况 国有控股□  集体控股□ 私人控股□ 港澳台商控股□ 外商控股□
是否上市公司 A股□   B股□   H股□ 其他
是否通过相关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其它__________ 银行信用
等级  
现有职工人数 职工总人数: (人), 其中劳动派遣人员: ( 人)
生产用地面积
(m2)
目前造船能力
(载重吨/年)
上年度造船完工量(载重吨)
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上年度利润
(万元)
上年度企业上缴税金总额(万元)  
上年度企业资产总额(万元)
上年度企业净资产(万元)  


附表2
主要生产设施情况表
生产设施名称 规格 竣工年份 最大设计
产品吨位
长(m) 宽(m) 深(m)
岸线 — — — —
船台 1 —
2 —
… —
船坞 1
2

舾装码头 —

生产设施名称 起重设施
类型 最大起吊能力
(吨) 竣工或购买年份 所配用的船台/船坞
船台/船坞起重设施 1
2


涂装设施 喷砂房: (间) 涂装房: (间)

生产设施名称 面积(m2) 用途
厂房 1
2

仓库 1
2

说明:如不够可加页。

附表3
主要生产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精度等级 数量 购置时间
船体加工设备





机加工设备






喷涂设备





其他主要生产设备



说明:如不够可加页。

附表4
主要计量检测仪器、检测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规格 精度等级 数量 购置时间




















说明:如不够可加页。

附表5
建造技术能力指标表

序号 类别 项 目 名 称 企业实际值 备 注
1 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
2 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
3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
4 生产
技术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5 钢材综合利用率(%)
6 分段无余量制造率(%)
7 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
8 下水(出坞)前舾装工程完整率(%)
9 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
10 涂敷系数
说明:以上指标均为企业的造船业务相关指标,其中对采暖区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计算时应扣除采暖部分的能耗。

附表6
技术创新与产品
上年度研发投入(万元)
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研发机构名称 认定部门 国家级/省级 认定时间




企业已完工交付或在建的重点船舶产品
产品名称 船舶属性
载重吨 总吨 船东国籍 船籍 交船时间
(年月)











附表7
企业人员情况
企业技术、质量管理负责人
姓名 年龄
职务 技术职称
主管相关工作的时间
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船体、船机
和船电人员 高级工程师 (人)
工 程 师 (人)
助理工程师 (人)
具有上岗资格的船体、船机、
船电专业专职检验人员 (人)
技术工人
焊工 Ⅲ 类焊工 (人)
Ⅱ 类焊工 (人)
Ⅰ 类焊工 (人)
专职无损检测人员 Ⅱ 级及以上 (人)
专业管理队伍
发展规划研究与编制人员 (人)
经济分析人员 (人)
风险分析与控制人员 (人)
市场营销人员 (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机车车辆锅炉及风缸监察规则

铁道部


机车车辆锅炉及风缸监察规则
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铁道部所属标准轨、宽轨、窄轨各铁路的机车车辆锅炉、风缸及发电车始动风缸等的技术状态监察,均按本规则办理。
第2条 机车车辆锅炉、风缸及发电车始动风缸等的技术状态监察,由下列部门分别执行:
属于全国铁路范围者由铁道部机务局长及车辆局长;
属于铁路总局、铁路局范围者由机务处长或车辆处长;
属于工程局范围者由机务科长;
属于各机务段或车辆段范围者由段长;
属于各工厂范围者由工厂总工程师。
第3条 铁道部所属各种固定锅炉、移动式各种锅炉、蒸汽过热器及各种工作压力超过0.7公斤/平方厘米的省煤器及容器等的技术监察,由使用单位及承修单位,根据“固定锅炉及固定装置压缩空气筒实行技术鉴定及试验规则”的规定,分别施行技术鉴定。由铁路局、铁道部安全

监察室、各级锅炉监察人员监察各使用单位执行情况,并负责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第4条 其他各部所属机车锅炉、风缸及出租的机车锅炉、风缸等的技术监察与技术鉴定,由各使用单位自行办理。
但委托铁道部所属厂、段检修,不论是否提出技术鉴定要求,承修单位应按本规则进行技术鉴定。
第5条 对于机车车辆锅炉、机车车辆风缸、始动风缸等的技术鉴定及试验,应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会办理之:
(1)在机务段:
主席——段长或总工程师;
委员——驻段验收员、锅炉领工员或锅炉工长;锅炉工程师或锅炉技术员。
(2)在车辆段:
主席——段长或总工程师;
委员——驻段验收员、技术主任或工程师。
(3)在工厂:
主席——总工程师或检查科长;
委员——锅炉车间主任、锅炉检查员、驻厂验收员。
锅炉特殊鉴定、全部鉴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及疑难问题,总工程师必须亲自参加处理。
风缸、始动风缸的技术鉴定,可由厂、段指定专人负责,并有驻厂、段验收人员参加。
第6条 各厂、段锅炉、风缸技术鉴定委员会主席,为组织并实施技术鉴定的负责人。委员会应对所鉴定的机车锅炉、机车车辆风缸、始动风缸的使用安全负责,鉴定时应作到认真细致,结论确切并监督消除所发现的缺点。
第7条 机务局长、车辆局长,应执行下列事项:
(1)修订机车车辆锅炉及风缸监察规则;
(2)监督各铁路局、铁路总局、各机车车辆工厂、机车工厂、车辆工厂、配件工厂,对锅炉、风缸监察规则执行情况,并掌握全国机车车辆锅炉、风缸的安全与质量情况;
(3)对各铁路局、铁路总局、各机车车辆工厂、机车工厂、车辆工厂、配件工厂等有关锅炉监察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4)调查锅炉、风缸的事故及破损,确定其原因,制订防止事故及保安措施;
(5)审查并制订锅炉、风缸构造上的变更草案;
(6)制定有关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的技术报告格式;
(7)解决各铁路局、各工厂所发生的有关锅炉监察一切问题。
第8条 各铁路局、铁路总局机务处长、车辆处长、机务处锅炉工程师,应就本管范围,执行下列事项:
(1)检查各段执行锅炉及风缸监察规则、有关细则、锅炉保养细则之执行情形;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有关各项问题并加以指导;
(2)对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等状态,加以技术监察;
(3)在锅炉、风缸事故、破损现场,施行调查并制订防止对策;
(4)办理锅炉、风缸的统计和报告;审查与督促现场对锅炉检查记录簿、风缸检查簿以及有关安全装置及其它辅助簿册的填写正确,并根据本规则第95条规定补造锅炉、风缸履历簿副本;
(5)办理机车、车辆锅炉、风缸报废手续。
第9条 各工厂、机务段及车辆段,应执行下列事项:
(1)在规定期限内,对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等施行技术鉴定与试验;
(2)检查机车、车辆锅炉及风缸的技术状态,并制定保证安全及防止事故的措施;
(3)对锅炉安全装置及附属配件按有关规章、细则的规定限期与技术要求,施行检修,保持良好状态;
(4)办理有关锅炉监察各项文件。

第二章 构造及材料
第10条 新造锅炉、风缸应按铁道部批准的工作图及技术条件,并使用合乎现行规范的材料制造。
制造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时,锅炉板、大小烟管、拱砖管、炉撑等钢料的牌号及有关资料,均应记入材料技术证明书内,并应注明各项材料出品的工厂或国别。
机车车辆工厂或机务段,更换单个锅炉板时,新锅炉板钢料牌号、出品的工厂代号或国别及锅炉板号码等资料,均应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内。
部局准许代用的钢材亦应将钢材有关资料及文件号码一并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内。
(附表化学成分及机械试验性能略)
机车锅炉所用烟管、拱砖管、过热管均应采用10号镇静钢制造的无缝钢管,并应符合冶金工业部颁布的标准及有关规定。抗拉力每平方毫米不少于32公斤,延伸率在十倍试片不得少于20%。
注:机车锅炉所用钢钣、炉撑、钢管等材质,在国家标准未公布实施前,均按上述规定办理。
机车易熔塞所用铅锡合金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配制合金前,铅和锡的化学成份应符合下表(表略)。
2.铅锡合金熔点为260~280℃,配合比率:铅90%,锡10%,锡最多不超过12%。每批合金应有熔点试验合格证明文件。
3.铅锡合金成品上应有专用代号、出品单位代号及产品号码等刻字。
第11条 无材质试验证明书的锅炉钢板,必须经过试验合格,方准装用在锅炉上。
由国外购入的锅炉钢钣,不论有无试验证明书,应施行审核试验。
材料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发送的锅炉钢钣,应添附该钣的化验与试验证明书副本。

第三章 配件及附属品
第12条 每一机车锅炉,至少应有两个独立工作的安全阀,每个阀上应有防止更动规定汽压的装置,经检查及校正应加铅封。
安全阀应按铁道部规定之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及材料规范制造之。
第13条 安全阀的负荷、调整如下:
机车锅炉第一安全阀较锅炉定压增加0.2公斤/平方厘米;第二安全阀较锅炉定压增加0.4公斤/平方厘米;第三安全阀较锅炉定压增加0.4公斤/平方厘米。
第14条 锅炉安全阀定期解体检查,每三个月至少施行一次,同时施行负荷调整。调车及小运转机车最多不超过100天。
各安全阀检查日期及其结果,须记入机车履历簿第二部及机锅统字八号格式登记簿内。
安全阀的检查、调整及铅封工作,由厂、段指定人员掌握。由其它机务段拨来机车,不论前次检查日期远近,均应于机车第一次点火时,施行调整校对。
第15条 安全阀施封所用钳子型钣样式以及检印标识等全国铁路有统一规定。在铅封之一面,应有明显的工厂或铁路局及年度的刻印,另一面应有机务段或工厂的署号及检查月份。铅封面上应为凸字。铅封印直径为12~15毫米(样式略)。
铅封应牢固,使用中铁丝不应有断损或铅封脱落丢失情形。
第16条 机车、车辆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均应装设良好的经过检查铅封的压力表。
锅炉汽压表,表盘上应有标明锅炉常用压力的红线。锅炉常用压力应位于表盘扇形刻度的1/3至2/3之间。
机车锅炉汽压表公称直径,应不少于150毫米。向压力表内导汽用的蒸汽管,最少须绕两圈半,各圈直径应为80~120毫米。管上可设排水阀。
机车上各风表、汽压表,表盘上亦应有标明工作压力的红线。
第17条 每个压力表应有良好照明、防护,使其不受高温影响,安装必须坚固,并便于乘务员看视。
第18条 机车、车辆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等的压力表,每三个月至少须施行定期分解检查一次。遇有显示不正确时,须进行临时检查。各种压力表施行定期或临时检查时,应由厂、段长指定有工作经验的高级钳工担当,并根据铁道部现行规定检查办法检查之。检查时应使用标准表
或压力表试验器校验。
机车上使用的各种压力表的指示误差,应符合铁道部的规定。
压力表经检查后,作用正确,状态完好,符合规定时,应在压力表玻璃内方(或外方)记明检查年月日及检查地点,但不得妨碍表盘刻度的显示。
压力表每次检查及安装之年月日,应记入机车履历簿第二部及机锅统字第八号格式登记簿内。
第19条 压力表试验器及标准压力表(母表)每年应受国家计量机关的验证,经常保持状态良好。
第20条 禁止事项:
(1)使用未经检查、试验、无铅封或铅封过期的压力表;
(2)使用玻璃破碎、表盘磁漆脱落以及自行涂改刻度的压力表;
第21条 机车锅炉在内火箱顶板上,至少应设有两个易熔塞。其数量与安装位置应以设计图或修改的工作图为依据。各厂、段需要变更易熔塞位置时,须按有关规章办理。
第22条 每次洗修均应检查易熔塞,于必要时可将易熔塞取下检查,如发现合金不良,应行重铸。
锅炉易熔塞应至少每三个月内在例行洗修时,重铸合金一次。每次施行锅炉全部鉴定及外部检查时,亦应重铸合金。由工厂出厂或由他段调拨的机车,应查明易熔塞铸合金日期,如接近或超过三个月而机车加入无火预备时,则于到段第一次点火前,重行检查易熔塞并重铸合金。
第23条 机车易熔塞应按铁道部批准的工作图及技术条件制造,并按规定的工艺浇铸合金。
第24条 易熔塞重铸前,须彻底清扫;铸合金后,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锅炉定压加5公斤/平方厘米,保持2~3分钟。合格后,须在易熔塞端头圆面上,打有机车型号,试验年月日及地点的钢字。
易熔塞打印所用之钢字,在机务段由锅炉工长(没有锅炉工长的段,由指定的铆工)负责保管使用。在机车车辆工厂则由锅炉车间主任指定的专人保管使用。
易熔塞上的打印样式,应按第三图办理(图略)。
禁止锅炉工长(锅炉领工员、锅炉检查领工员)及指定的以外人员,向易熔塞上打印钢字。
第25条 机车易熔塞重铸合金后及每从机车上卸下检查时,应在易熔塞检查登记簿(机锅统字第九号格式)上登记,并按规定位置,将易熔塞打印的一端,印于登记簿上。印模力求清晰,永不变样。
承修大、中,架修机车的厂、段除在易熔塞检查登记簿、机车履历上登记外,并于易熔塞打印的一端,印在锅炉展开图上。
第26条 机车加入储备时,锅炉易熔塞应行重铸,但不打印。储备机车在点火前,应检查易熔塞并施行水压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打印,并按第25条规定记入易熔塞检查登记簿内。
第27条 机车锅炉至少应有两个给水器,每个给水器均应:
(1)保证在锅炉最大蒸发量时,供应足够数量的水;
(2)能够独立向锅炉供给用水。
热水泵的给水温度应保证在水温90℃以上。
第28条 每个给水器均应设有截止阀和止回阀(止回阀用锅炉汽压能自动关闭)。
各型蒸汽机车,在每一给水器送水管接头附近应装设消火栓。栓头丝扣外径为52毫米,每■应有8扣丝。
第29条 每一机车锅炉应有两个表示锅炉内水位的水表装置。原设计有验水塞门的机车,逐步有计划地加添玻璃水表。
第30条 机车锅炉水表装置上须设有牢固正确的最低水位指示器。指示器尖端应与水表玻璃根部位于同一水平。
最低水位指示器固定在锅炉外火箱后钣上或水表水柱体上,其位置距内火箱顶钣最高点,应合乎设计图纸或铁道部现行规定。
最低水位指示器应在机车定期检修时校验其位置。禁止在最低水位指示器上放挂任何东西,防止变形和松动。
第31条 锅炉水表装置必须正确地显示锅炉内水位。为此,在制造、检修和使用中应注意下列各项:
防止水表倒装、玻璃反装;水表上下通路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机车水表框要精细加工,根部不准有斜坡存水,以免造成虚假显示水位;每次定检必须使用专门工具,彻底清扫水表通路;水表体接头在构造上为硬口的,禁止加垫。
水表水阀的构造必须保证通路能沿直线方向清扫,便于维修。水表应有良好的照明,以便验看水位。
第32条 为便于机车乘务员经常保持锅炉安全水位,对正线及驼峰线上的机车,在水表框上,应有根据运行区段具体情况的安全水位标记。
第33条 机车锅炉应在其下部,便于检修和排出泥垢的处所装设放水阀,其构造必须保证使用安全。
定检机车,在点火前彻底取出或冲出锅炉内部残留的炉撑头、焊条头、线头等,防止卡住放水阀。
为防止脱落及磨耗,各放水阀阀体、拉杆及连结穿销,应进行定期检查。
第34条 每一机车锅炉外火箱后钣上及每一主风缸上,应于明显处所装设履历牌(其样式略)。
机车履历牌应以螺钉固定于外火箱后板上,风缸履历牌以螺钉固定在焊装的座钣上。座钣用气焊焊于风缸体上。
第35条 新造机车锅炉除装设履历牌外,并应在外火箱后钣上角部,有下列刻字:
(1)制造厂名或简称;
(2)各工厂自定的锅炉号数;
(3)锅炉制造年月日;
(4)最大容许工作压力。
更换外火箱后钣上部时,上述刻字应按原来文字刻于新钣上,当清扫外火箱时,注意保留字迹清楚。
第36条 变更机车、车辆锅炉及其附属配件的构造,以及修改设计,须按铁道部的规定办理。对于试制或试改者亦应报部备案或请示批准。

第四章 锅炉及风缸的使用
第37条 熟悉铁道部、铁路局有关锅炉、风缸的安全保养的规章、细则及主要的部令,并经技术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得使用机车、车辆锅炉。
第38条 锅炉每次点火时,必须事先将水表及汽压表安装完好。点火前指定专人对汽压表止阀(即汽压表第一蒸汽止阀)确认其满开状态进行铅封。更须有人负责检查确认锅炉水位后方可点火。
新配属到段的机车,应检查其技术文件,于第一次点火前检查锅炉状态,对安全装置超过规定期限者应及时检查处理。
第39条 使用中的锅炉及风缸,应按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定期施行洗炉和放水,以保持清洁。
第40条 机车主风缸,应经一定时期,施行热水洗涤或用碱水循环洗刷。洗刷周期:
(1)机车大、中、架修时;
(2)架修间的洗刷次数,由各局根据具体情况,在洗修轮检表内规定之。
第41条 使用锅炉及风缸的工作人员,必须切实遵守铁道部颁发的有关锅炉、风缸安全、保养的规章、细则及有关部令。

第五章 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的技术鉴定
第42条 使用中之机车锅炉,应施行下列技术鉴定:
(1)外部检查;
(2)全部鉴定(包括水压试验);
(3)特殊鉴定。
第43条 主风缸及始动风缸应施行下列技术鉴定:
(1)外部检查;
(2)水压试验(包括外部检查)。
第44条 机车锅炉技术鉴定及试验期限规定如下:
(1)机车锅炉外部检查,应于每次中修时施行。但机车锅炉外火箱经常漏泄,内火箱位于弯曲部的炉撑经常出现折损时,应于最近架修同时,提前做外部检查。新造机车出厂后的第一次大修前的中修,如状态良好,可不拆开外火箱锅炉皮,施行外部检查。
(2)机车锅炉全部鉴定,应于每次大修时施行,但每六年至少施行一次。中修时已满六年或遇中修吊炉大小烟管全部抽出时,亦应提前施行全部鉴定。
第45条 主风缸的定期鉴定试验按下列规定办理:
(1)外部检查在每次架修时施行;
(2)水压试验(包括外部检查)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应于大中修时施行;内燃机车应于厂修时施行。
车辆补助风缸及附加风缸,每次中修时,施行水压试验。
第46条 如锅炉全部鉴定期满,机车尚未请求厂修时,为了解锅炉状况,于最后一次架修时,施行连同水压试验的外部检查。若检查结果状态良好,能保证工作安全时,铁路局长根据机务处长的检查记录及总结,可以批准锅炉全部鉴定延期,但延长的期限自满期之日起,不得超过1
年。若延期满期锅炉状态仍能保证工作安全时,铁道部机务局长根据机务处长的检查记录及总结,批准锅炉全部鉴定延期,但不得超过下次中修。
检查记录中,包括下列事项:
(1)完成大修或中修之日期;
(2)上次锅炉全部鉴定之日期;
(3)最初延期批准日期;
(4)预定入厂中修的日期;
(5)由上次大修及中修后走行公里;
(6)附有各部尺寸的锅炉图;
(7)外部检查记录。
第47条 机车加入储备、距下次全部鉴定期限不足一年者,可施行不拆卸锅炉外被的外部检查,储备中的机车,其锅炉全部鉴定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
第48条 机务段新配属的机车,既无锅炉检查记录簿又无履历牌时,应检查所有必要资料,编造锅炉检查记录簿,然后再施行外部检查,并对锅炉各部及连接处,特别仔细检查。机务处长应将检查锅炉的各种资料,呈报机务局长。机务局长批准锅炉之使用,并规定下次全部鉴定期限

第49条 超过全部鉴定期限,未经正式手续批准延期鉴定之机车锅炉及违反《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与本规则之机车一概不准使用,各级领导及机务处锅炉工程师,驻厂、段、局机车验收员,各级机务监察人员,应严肃认真执行,保证机车车辆锅炉使用绝对安全。
第50条 机车发生重大、大事故,以致锅炉坠地或锅炉损坏时,应提前施行水压试验及外部检查(机车脱线不成为提前试验之理由)。
第51条 机车锅炉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提前施行定压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
(1)当易熔塞溶化,同时发生下列任何一项的锅炉损伤:
①顶撑折断和漏泄100根或以上时;
②内火箱顶钣发生变形或有3毫米以上的局部膨出凹入时;
③不论其变形数量如何,其锅炉总膨出、凹入量超过使用限度时。
此时应彻底检查焊波状态,有异状者应行铣去焊波,重新圈焊。
(2)更换一部分炉钣或挖补面积超过30根炉撑以上时。
(3)更换顶撑总数或全火箱炉撑总数的15%以上,或某一炉钣上更换炉撑数在100根或100根以上时。
(4)在铆缝处所连续地更换15个并列铆钉或更换全列铆钉25%以上时。
(5)施行本规则第55条所规定的熔焊工作时。
第52条 锅炉外部检查同时施行提前水压试验,并不影响锅炉全部鉴定期限,仍应按规定期限施行。

第六章 锅炉及风缸的熔焊及焊后试验办法
第53条 制造锅炉及风缸,许可使用瓦斯焊及电焊方法,但必须遵守设计图的技术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54条 修理机车、车辆锅炉及风缸时,应按铁道部蒸汽机车或车辆检修熔焊细则办理。
第55条 锅炉及风缸经过瓦斯焊或电焊后,其检查方法,按下列规定办理:
(1)焊后只作缜密检查,不施行水压试验:
①堆焊局部腐蚀处所;
②堆焊大、小烟管孔;
③补焊铆缝边缘;
④焊修由边缘到铆钉孔间的裂纹;
⑤堆焊炉撑孔,圈焊或围焊螺撑其数量不超过50个;
⑥焊修炉撑孔及烟管孔间的裂纹,长度不超过两个间隔。
(2)焊后须施行锅炉定压的水压试验,并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注明试验理由:
①焊修炉撑孔、烟管孔间的裂纹,连续超过两个间隔时;
②焊修火箱炉口的裂纹时;
③更换全部大、小烟管时;
④在一块锅钣上,焊修炉撑或圈焊带丝扣的炉撑头,数量在50~100根或不超过火箱内炉撑总数15%时;
⑤挖补炉钣面积不超过30个炉撑时。
以上各项工作之定压水压试验,由机务段检修主任或锅炉工长指导下施行。
(3)焊后用锅炉定压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并遵照本规则的规定,施行水压试验:
①挖补锅钣面积超过30根炉撑时;
②更换整钣或半部钣时;
③熔焊炉撑超过全数的15%,或在一块钣上超过100根时;
④焊修锅胴上的裂纹,并加铆补强钣时;
⑤焊修内外火箱各钣弯曲部的裂纹,长度超过300毫米时。
试压后,将压力降至定压,用圆头锤在焊缝及铆缝两面邻近处,施行敲打检查。
第56条 在锅炉各钣焊接处所,发现滴漏、漏泄或裂纹时,即认为试验成绩不合格,应将各项缺陷处所铲除重焊,焊好后再施行水压试验。确认焊波有砂眼而滴漏,经处理后,可不再施行水压。
第57条 锅炉经修理后,应检查所有熔焊处所,并将主要熔焊处所,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内。
第58条 按照熔焊工考试规则考试合格的熔焊工,方准担任压力容器的熔焊工作。
各有关焊修事项,如电焊材料、焊缝试验及有关电焊工资料等,均应记入鉴定记录内。
在锅炉检查记录簿内,应记入有关焊修事项。
如在锅炉钣上施行电焊时,应在锅炉展开图上注明焊缝位置及尺寸。
第59条 透视设备时,锅炉及主风缸的检查应按焊缝透视检验细则(草案)进行。如无透视设备时,可用金相检查焊缝质量或用水压试验、探伤器及铁道部指示的其它方法,检查焊缝的强度。
如发现缺陷,应铲修重焊,焊后检查质量。

第七章 鉴定施行办法

外部检查
第60条 机车锅炉施行外部检查的目的,在于明了火箱,铆、焊缝、铆钉、炉撑、拱砖管,虹吸斗以及锅炉附属品等的状态。
施行外部检查前,必须彻底洗涤并清扫水锈。施行外部检查时,应卸下外火箱锅炉皮,剥落保温材料,并进行清扫,必要时拆开锅胴外皮一部分,卸下全部洗炉堵,启开洗炉盖。没有洗炉人孔时,应启开汽包盖,卸下炉条,将拱砖或壁砖(烧油机车)等解体。于个别情况下抽出大小烟
管各一部分。然后应对锅炉进行详细检查,以便发现火箱各钣水火两面及拱砖管上有无腐蚀、裂纹、波浪变形及膨出凹入等情形;炉撑、顶撑及掌形拉撑有无折断、漏泄和机械磨耗;检查内火箱各钣膨出凹入,检查各附属品的状态。
外部检查时,应将外火箱弯曲处自由炉撑帽卸下,进行预防性检查,其数量至少为自由炉撑总数的20%以上。
第61条 所有发现各项缺陷,均应消除。易熔塞合金应行重铸,安全阀及气压表应行校正。
第62条 风缸施行外部检查时,应检查各筒钣,各铆、焊缝,应特别注意各焊缝的状态,并注意磨伤处所及筒钣衰耗。如有可疑时,许可钻孔检查。筒钣的残存厚度不足2.5毫米时,应进行切换。
第63条 根据外部检查结果,如认为有实行全部鉴定必要时,应按本规则第64条的规定,由委员会施行之。
全部鉴定
第64条 机车锅炉施行全部鉴定的目的,是对锅炉内外火箱及锅胴内外部,实行彻底检查。
施行全部鉴定前,须从锅炉上摘下所有外皮及剥落保温材料,抽出全部大小烟管,启开汽包盖,卸下一切配件,启开全部洗炉盖及洗炉堵;彻底清扫水锈至见铁为止。施行全部鉴定时,特别注意各钣状态,锅炉内部连结部分、T型铁、纵筋撑、横筋撑等与锅炉连结状态;用放大镜由内
外两面检查各钣边缘及各铆缝与焊缝等;应注意锅炉胴体的底部、燃烧室、洗炉孔周围,以及各炉钣弯曲处,是否发生腐蚀和裂纹;锅胴铆接缝的铆钉孔是否有放射形裂纹。
检查炉撑与顶撑的状态是否完好,有无机械磨耗,特别注意检查内火箱顶钣发生的环形裂纹、放射形裂纹、裂纹及腐蚀、重皮,以及外火箱顶钣上靠近顶撑的裂纹等。
对内火箱应特别注意从水火两面检查有无缺陷。接近锅腰托钣的锅胴部要从内外两面检查。
第65条 凡机车大修,锅炉施行全部鉴定时,应将自由炉撑帽盖卸下检查,其数量不得少于自由炉撑总数的75%。中修及不与大修同时施行全部鉴定时,自由炉撑帽盖卸下检查数量,不少于自由炉撑总数的20%。
第66条 取下自由炉撑帽盖时,应记入机车锅炉检查记录簿及鉴定记录内(机锅统一),并在锅炉展开图上注明位置及检查日期。
第67条 每一机车锅炉施行全部鉴定,所发现的各种缺陷经彻底复修后,并应施行水压试验。
机车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的水压试验
第68条 施行机车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水压试验时,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1)机车锅炉须用该锅炉最高容许压力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施行水压试验;
(2)风缸和副风缸,须用工作压力加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施行水压试验;
(3)始动风缸须用超过工作压力半倍的压力施行水压试验。
第69条 锅炉施行水压试验时,应使用两个压力表,其中一个应为标准表。各附属品应同时施行水压试验。
第70条 施行水压试验前,应检查锅炉或风缸是否满水。锅炉应保持试验压力5分钟,在5分钟内压力降低不得超过0.5公斤/平方厘米,然后将压力逐渐降低到定压,继续保持定压至检查完毕为止。试验终了后,将锅炉压力逐渐降低为零。锅胴及火箱的检查,不仅限于定压时施
行,即在压力降表到零位后,亦应施行复查。
锅炉在作超压的水压试验期间,禁止作其它震动性的检修工作。
第71条 风缸施行水压试验前,应用蒸汽加温,并以热水彻底洗涤,扫除污垢及油垢。
风缸应保持最大试验压力5分钟,然后将试验压力降低到定压,在定压中对风缸施行检查,检查终了后,压力逐渐降低为零。
第72条 锅炉在定压施行检查时,应对各铆缝、焊缝、各铆钉,各炉撑及顶撑,以及各管等之漏泄处所,标明记号,铆缝及铆钉之轻微漏泄,可用打捻方法消除。
带丝扣的螺撑和顶撑发生轻微漏泄时,应进行圈焊(方头顶撑除外),漏泄严重的带丝扣螺撑和顶撑应行更换。禁止打捻顶撑及螺撑头。打捻铆缝及铆钉,均应在锅炉无压力时施行。铆缝发生严重地漏泄,应更换铆钉。
第73条 锅炉钣的端面有重皮,发生漏泄或全部湿润时,应更换新钣。
第74条 在锅炉各焊接缝上有水滴,漏泄或裂纹的部分,应彻底铲修重焊,焊波上不得保留打捻处所。
第75条 未经圈焊的大、小烟管、拱砖管安装处所漏泄不严重时,可用涨管器扩张。
经过圈焊发现焊波上单独的水滴,而管卷边状态良好时,应将水滴处所焊波铲除重焊。
第76条 检查洗炉堵、洗炉盖及各附属品时,应注意与锅炉接合处所和附属品本身有无漏泄。各止阀、塞门应旋转灵活。
各附属品及洗炉堵,于结合处所发生漏泄时,应行调整,若其本身漏泄应更换。
第77条 锅炉、风缸在水压试验时,未发生破裂、漏泄及永久变形者,认为试验合格。
在各铆缝、铆钉、各阀及其它附属品各部分上所发生的湿润出汗现象,不以漏泄论。
第78条 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水压试验时,如不合乎本规则第77条规定,应行重铆铆缝或修理焊缝,更换铆钉、炉撑及其它等。在各项缺点消除后,应重作水压试验。
如仅更换炉撑或顶撑,其数量不超过15根,可不重作水压。
第79条 未经委员会参加,禁止施行超过工作压力的预先试验。

第八章 特殊鉴定
第80条 厂修机车的锅炉,在下列情形时,应施行特殊鉴定:
(1)按锅炉现有状态、及其以前工作情况,确定金属质量显著恶化及强度有减低征候时(如发生裂纹、重皮等);
(2)锅炉工作年限超过40年,(或锅炉制造年代不可考查,根据外形确定制造年限超过40年),施行第一次全部鉴定时;
(3)铁道部指定的类型机车需要提前施行特殊鉴定时。
锅炉工作年限超过40年,施行第一次全部鉴定同时,由锅炉鉴定委员会对锅炉各部作详细检查,如外火箱及锅胴未发生过裂纹,各接缝亦无漏泄或严重腐蚀状态时,特殊鉴定可延到下次大修施行。如第一次全部鉴定发现状态不良,应即作特殊鉴定。
第81条 机车锅炉施行特殊鉴定时,除彻底检查锅炉各部外,并用平试样作金属材质试验,必要时施行金相检查。材质试验及金相检查,应由工厂试验室或研究所施行之。
供试验用的试样切好后,应在端面刻明机车号码及试样号码。
第82条 于特殊鉴定时,为试验所选择的锅炉钣,应考虑其使用年限。因此,在更换外火箱或锅胴钣时,需在新钣上刻有换装年度之刻印。其位置应在钣外面两对角线之交叉点,并记入机车锅炉检查记录簿内。
平试样材质试验
第83条 锅炉鉴定委员会施行锅炉材质试验时,应选择锅胴或外火箱最可疑之处所,截取一块锅炉钣,其尺寸能够制作四个试样,两个沿压延纵方向,两个沿横方向制作。其中两个作拉力试验,其余两个作冷弯试验。切下的钣条,应以冷作法,慎重压平,各角应按第四图作成圆角(

图略)。
第84条 供拉力试验用截下的锅炉钣条,无论是冷作法或用瓦斯焰截取的,于未加工状态,其宽度应为50厘米,长度L应按板厚a决定,钣条长度见表(表略)。
机车锅炉试样的计算长度,用下列公式计算之:
__
L=11.3√ F
式中:F——试样断面积,其宽度加工后应为30毫米。
试样加工后的尺寸,详见第五图。各种厚度的试样其I及L长度尺寸详见下表(图表略)。
弯曲试样宽度等于钣厚的两倍,其长度LI应按下式计算:
LI=5a+140毫米。
式中:a——钣厚(毫米)。
第85条 截取下的锅炉钣,加工制作试样时,只准用钻、刨、锉等方法施行冷作。不准用锤打及弯曲、剪裁等方法。原锅钣的内外表面不准加工。
进行拉力与弯曲试验过程中,注意下列各点:
(1)计算拉力试片断面积,如锅钣腐蚀凹陷,深浅不一时,试前以千分卡(卡具的端部要尖)测量标距内各腐蚀底部的厚度,再测量试样内外面最大厚度,作成详细记录。拉断后以折断面中部腐蚀点的厚度(原记录内之尺寸)与试样之最大厚度相加除二,得出平均值,作为计算面积
的厚度;
(2)进行弯曲试验时,应水面向外(即上压头压在锅钣的外面)弯曲,试片表面必须去掉锐棱,以免弯曲时发生撕裂;
(3)计算拉力试样之延伸率,应在计算长度上每十毫米划标线,如不断在试样中心应以换算方法计算。若断在标距以外,应重切试样,重作试验,原试样作废。
第86条 材质试验结果,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即认为不合格:
(1)锅炉钢钣极限强度等于或小于30公斤/平方毫米时;
(2)延伸率等于或小于15%时(十倍试片);
(3)弯曲试样中任何一个,于不加热的状态下,弯曲直径等于试样厚度3倍,弯至180度,两面呈平行状态,试样折断或发生贯通裂纹时。
金相检查及试验结果的结论
第87条 对于锅炉钢钣的金属质量有疑问时,许可用金相检查方法检查。
根据鉴定委员会的指示,为判断金属内部组织的缺陷,须要补充资料时,应施行金相检查。
如金相检查结果不良,发现金属组织中有裂纹及金属颗粒组织有变形特征时,应在锅炉板的另一部分,切取试样,施行补充的机械试验与金相检查。
第88条 如金属试验合格,该锅炉即可继续使用6年后至下次厂修特殊鉴定时为止,但有必要提前施行者不在此限。
第89条 试验结果,金属材质不能满足任何一项要求标准,即认为不合格。此种不合格的锅炉板必须更换。如不能更换或不值得更换时,该锅炉应即停止使用于机车上,并办理申请报废手续,批准后由财产台帐中注销。

第九章 锅炉及风缸破损的处理
第90条 机车、车辆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遇有爆炸或严重损坏时,段长应将经过情形以电报报告铁道部机务局长或车辆局长、机车车辆管理工厂总局长、安全监察室总监察、铁路局长(或铁路总局长)及铁路局安全监察室主任、有关业务处长。
第91条 为调查锅炉爆炸原因,应由铁路局组织事故现场调查委员会。由铁路局长或副局长、机务处长或车辆处长、安全监察室主任、机务处锅炉工程师等人参加。锅炉爆炸后,其崩破的各零件位置,保持原样不动,以便检查编造记录。如原样不动妨碍恢复行车安全时,不在此限。


第92条 锅炉、风缸于使用或水压试验中,所发生之一切损伤,虽未肇成直接事故,但引起锅炉、风缸本身相当严重的变形时(例如顶钣、侧钣或锅胴裂开,螺撑或顶撑大量折损,发生裂纹,或某些附属品由锅炉脱落及其它)应行登记,编造记录,报铁道部有关业务局。

第十章 技术资料的编造及锅炉监察报告
第93条 每一机车锅炉、主风缸及始动风缸应备有机车锅炉检查记录簿及主风缸检查簿(格式机锅统字第五及第六号)。由铁路局机务处长及机务处锅炉工程师签章。


该簿为机车技术履历簿一部分。
机车锅炉检查记录簿、主风缸检查簿应用绳线缀订,并用火漆,钢印或密封印加封。
对于副风缸须制成卡片(格式机锅统字第七号)由段长签章。
第94条 机车锅炉检查记录簿、主风缸检查簿及副风缸卡片,应由配属段保存于妥善处所。
当机车变更配属,机车锅炉移置于另一机车上或机车于厂、段大、中、架修时,随同机车履历簿一并移交。
第95条 锅炉检查记录簿、风缸检查簿及副风缸卡片遗失时,应编造遗失记录,并根据现有文件及锅炉、风缸履历牌编造新簿(抄本),在第一页上注明“抄本代替遗失旧簿”字样,遗失记录寄交铁路局机务处。
第96条 每一机车锅炉,除机车履历簿及锅炉检查记录簿外,并应立有卷宗,在卷宗内保存有关技术鉴定及试验之各项文件。机车锅炉之技术文件,应保存于机车配属段技术室。
禁止在锅炉检查记录簿内,保存任何单页文件(如会议记录、各种文件记录、锅炉展开图等)。
第97条 机车锅炉、风缸登记号码,应与原机车型号相同。风缸登记号码应规定符号(例如解放—100—1、解放—100—2)。
登记号码应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及机车履历簿第一部,并照刻在锅炉、风缸的履历牌上。
第98条 由一铁路局向其他单位调拨机车,以及由一机车向另一机车移装锅炉或主风缸时(经铁道部许可),其登记号不准变更,在锅炉检查记录簿首页及机车履历簿第一部中作详细记载。
某一锅炉、风缸报废后,不得将其登记号码再用于其它锅炉或风缸上。
第99条 机车锅炉、风缸及始动风缸之一切技术鉴定主要资料,应详细记入锅炉检查记录簿、风缸检查簿或卡片中。在每次施行技术鉴定时,鉴定委员会应按机锅统字第一、二、三、四号格式填写详细鉴定经过、处理方法,以及鉴定与试验的结论,并由委员会各委员签章。记录一式
三份,一份随机车履历簿交机车配属段,一份寄所属局机务处,另一份承修单位保存,作为原始记录的根据。
无锅炉检查记录簿及风缸检查簿机车入厂、段鉴定时,必须经过检查,确定编造机车履历簿的抄本各项资料后,方可施行技术鉴定。
第100条 新造机车及内燃机车移交铁路运用前,应由制造工厂编造锅炉检查记录及风缸检查簿。铁路局接收机车同时,应由工厂接收有关锅炉及风缸检查记录及有关基本资料。
第101条 外部检查同时施行水压试验时,应在锅炉检查记录簿的水压试验及外部检查栏内分别记入。锅炉全部鉴定时,鉴定记录中应附锅炉水压试验记录并附锅炉展开图。
锅炉修理标记,全国统一规定,更换烟管、拱砖管及螺撑,在锅炉展开图上画“×”记号,修理烟管及螺撑者画“○”记号、挖补钣用“■”符号表示,换切换条、半部钣、整块钣时用“■”交叉对角线表示。膨出凹入及波浪形用“□”(向火面膨出记“+”,向水面膨出记“—”,
并以数字标明程度)表示,裂纹大小与位置则以红线标明。
锅炉施行修理过程中,如对烟管、螺撑、铆钉已进行修换或焊修裂纹、挖补锅钣、修正膨出凹入及其它,均应在锅炉图中注明。
第102条 锅炉全部鉴定及风缸水压试验时,应在锅炉或风缸履历牌上,将鉴定或试验地点及日期等刻字加以变更。



1959年11月15日

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78号


《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2月10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5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2004年9月6日发布的《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韶府[2004]121号)同时废止。



代市长 艾学峰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利用市本级财政性资金、政府授权机构融资投入的市管基本建设项目,包括政府全额投资和部分投资的项目(不含贴息等小额补助项目)。

本办法所称财政性资金,包括市本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内其他各项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纳入财政支出管理的专项基金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其他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

利用中央和省安排的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原则上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坚持民主和科学的决策制度,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安排和重大项目投资,实行集体决策。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编制市本级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实现政府投资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目标。

第五条 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方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代建制的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条 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禁止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七条 坚持用概算控制预算、用预算控制结算(决算)的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第八条 项目审批阶段依次是: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备案、预算和结算审核。

第九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和备案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预算和结算(决算)的审核由市财政部门负责。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或者项目法人,下同)根据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并上报审批。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建议书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议方案进行审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市人民政府确认,市发展改革部门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手续,或转报省审批。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实行审批听证制度,批准项目建议书前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听证的实施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市城乡规划和国土部门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建设规模,结合城市规划确定合理的用地规模。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议书通过批准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建设单位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但对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发改等项目审批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三条 估算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报批。

技术简单、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不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写《韶关市政府投资申报表》,并附送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概算文件,申请批准。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批准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审查核定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标准、项目总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范围。凡项目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估算总投资10%的,要修改初步设计或重新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简单、建筑工程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免去初步设计审查程序。

第十五条 项目初步设计通过批准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依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工程预算由设计单位或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市财政部门组织审核。

编制的预算突破审定概算的,建设单位应通知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或重新报批项目概算。

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行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进行编制。

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编制。各行业主管部门于每年12月底以前向市发展改革部门、市财政部门报送本行业下年度政府投资的建议计划。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政府投资总规模;

(二)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总投资、建设年限、年度投资额、建设内容和用地保障计划;

(三)已完工尚欠付工程尾款的项目名称、年度安排支付金额;

(四)项目的前期费用;

(五)待安排项目预留资金;

(六)其他应当说明的情况。

第十九条 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应当优先保证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

第二十条 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非经本办法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在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年度政府投资总规模、增减新开工项目或调整项目年度投资额的,在每年第三季度前,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市发展改革、财政、建设、规划、监察等部门组成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和其他重要事项。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召集。

联席会议按以下程序工作:

(一)申请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以及增加财政投资等的变更,由建设单位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初审后,上报项目分管市领导。经审定为重大变更或重要事项的,由联席会议研究处理。

(二)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联席会议形成的处理意见,上报项目分管市领导审定批复。

(三)各有关部门按照批复的联席会议处理意见办理项目变更的有关手续。

项目超概算10%以上或单项工程造成增加财政出资300万元以上的变更,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委托咨询评估机构进行咨询评估。

第二十二条 工程的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依法实行招投标。招标的范围和标准依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执行。未经预算审核的项目,不得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

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依法订立合同。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和项目预算,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建设资金。资金的具体拨付办法按照韶关市市级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实行项目建设进度季报制度,建设单位须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工程进度报市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二十五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的执行,向市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算(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

市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要办理工程结算(决算)、竣工验收工作,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工程竣工结算(决算)以市财政部门审核结果为准。

第二十七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市财政等部门对已竣工的重要项目进行后评价,考核项目的投资效益。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根据其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建设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禁止相关责任人3年内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

(二)未经批准严重超概算的;

(三)未依法组织招标的;

(四)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

(五)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必须对制定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以及咨询评估意见负责。经查实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在咨询评估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或其出具的意见严重失实的,建设单位在3年内不得委托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相关中介活动。

第三十条 受委托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因勘察、设计的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工程漏项或修改设计的,建设单位在3年内不得委托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工作。

第三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监察部门责令限期纠正,监察部门根据其情节轻重,依法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文件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拨付建设资金的;

(三)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除依法追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外,并依法追究有关行政领导人在执行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规范管理本级政府投资项目。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2004年9月6日印发的《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韶府[2004]121号)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