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13:46:05  浏览:93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

第101号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3月1日。

局长 王众孚
二00一年一月十五日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维护拍卖秩序,规范拍卖行为,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拍卖法》及本办法对拍卖企业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1)依法对拍卖企业进行登记注册;
(2)监督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以及其他参与拍卖活动的当事人遵照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参与拍卖活动;
(3)查处违法拍卖行为;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 设立拍卖企业应当按照《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许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

第四条 拍卖企业举办拍卖活动,应当于拍卖日前7天内到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备案内容如下:

(1)拍卖会名称、时间、地点;
(2)主持拍卖的拍卖师资格证复印件;
(3)拍卖公告发布的日期和媒体、拍卖标的展示日期;
(4)拍卖标的清单及有关审批文件复印件;
(5)其他材料。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活动结束后7天内,将竞买人名单、身份证明复印件送拍卖活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 拍卖企业应当按照《拍卖法》的规定于拍卖日7日前发布拍卖公告。拍卖企业应当在在拍卖前展示拍卖标的,拍卖标的的展示时间不得少于2天。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实施拍卖现场监管。
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现场公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举报电话,并向到场监督人员提供有关资料及工作条件。

第七条 拍卖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1)拍卖企业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
(2)拍卖企业不得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3)拍卖企业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拍卖企业的商业信誉;
(4)拍卖企业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竞买人的身份参加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6)拍卖企业不得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7)拍卖企业不得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
(8)拍卖企业不得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行为。

第八条 委托人的拍卖活动中不得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第九条 竞买人之间不得有下列恶习意串通行为:
(1)竞买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拍卖应价;
(2)竞买人之间相互约定拍卖应价;
(3)竞买人之间相互约定买受人或相互约定排挤其他竞买人;
(4)其他恶习意串通行为。

第十条 竞买人与拍卖企业之间不得有下列恶意串通行为:
(1)不经拍卖竞价程序处分拍卖标的;
(2)拍卖企业违背委托人的保密要求向竞买人泄露拍卖标的保留价;
(3)拍卖企业与竞买人私下约定成交价;
(4)其他恶意串通行为。

第十一条 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不得拍卖国家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第十二条 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应服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拍卖活动的监督管理,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拍卖企业不得以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要求保密等为由,阻碍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拍卖备案制度,应认真审核拍卖备案材料,对违反法律法规及本法规定的应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未经许可登记设立拍卖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拍卖法》第六十条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五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六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3)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警告,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7)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1)、(2)、(4)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5)(6)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拍卖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 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拍卖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对在执行公务中获知的有关拍卖企业、委托人、竞买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应当保密规定其保密,造成泄密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拍卖企业认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的材料有保密内容的,应注明“保密”字样并密封。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3月1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统一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镇江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统一管理办法的通知
             
镇政办发〔2009〕141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统一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镇江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统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建筑业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参保行为,体现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07〕83号)、省建设厅《关于颁发〈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的通知》(苏建价〔2009〕10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新建、改建、扩建、技改、维修建设工程活动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以下简称“社会保障费”),是指专门用于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保障方面的费用。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指《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中建筑、单独装饰、安装、市政、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房屋修缮等六大工程类别包括的所有项目工程。

  第四条 社会保障费以工程项目为计缴单元,实行统一计取标准,统一向建设单位收取,统一向企业结算支付。

  第五条 社会保障费全市执行统一制度,市和辖市两级管理,市对辖市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市、辖市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市区及辖市行政区域内社会保障费的征收、支付和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社会保障费的计取与缴纳

  第六条 社会保障费取费标准按照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今后依据其有关新的规定进行适时调整。

  第七条 社会保障费为不可竞争的规费,在工程总造价中单独列项计取。

  企业在工程投标报价、竣工结算价款中应按规定标准足额计取;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标准向工程所在地的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足额缴纳。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建设单位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

  第八条 社会保障费的缴纳属招标发包工程的,在领取工程中标通知书前预缴;属直接发包工程的,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前预缴。工程竣工后,社会保障费按照实际工程造价计算列入工程竣工结算价款进行结算。

  第九条 直接发包的零星工程的社会保障费,必须足额计算并列入工程决算价款,由企业向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代为缴纳。

  建设单位在与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扣除已缴纳的社会保障费。

  第三章  社会保障费的使用与支付

  第十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施工活动的企业,均应按规定为职工参加本办法第三条所列的有关社会保险。

  第十一条 已为职工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建工程所收取的社会保障费,由工程所在地的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险种进行结算支付。凡未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一律不予结算支付社会保障费。

  第十二条 对已足额预缴社会保障费的工程项目,凡已为职工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在工程开工后,凭工程社会保障费专用收据等相关资料,到工程所在地的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办理社会保障费结算支付手续。

  第十三条 办理社会保障费结算支付,以企业按本办法第三条所列社会保险的实际参保险种及缴费金额为依据,在本企业已征收到账的社会保障费可使用限额内,按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农民工医疗保险费和各类职工养老保险等其它保险费的先后顺序予以支付。

  第十四条 社会保障费实行按季申报支付,年终决算,结余部分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第四章  社会保障费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由市建设局牵头,成立镇江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 市(辖市)收取社会保障费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款收据,所收社会保障费纳入市(辖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七条 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费的会计、审核、报告等各项管理制度,依法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八条 市(辖市)社会保障费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及将社会保障费挪作它用的,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原《镇江市建筑安装工程劳动保险费用统一管理办法》(镇政办发〔2001〕30号)同时废止。

  



个人承包集体企业中职务侵占罪的认定(Ⅰ)

宋晓锋


一、案情
李某,男,某市A建筑公司副经理,该公司系镇属集体企业
1989年,李某承包A公司的某工程队。在承包工程队期间,李某自己组班子,自己承揽工程业务,将工程队挂靠在B建筑公司,以B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工程,李某每年向B公司支付管理费;李某自己招聘工人,发放工资,缴纳税费,李某每年向A公司缴纳一定利润。该公司对A公司没有对工程队进行任何投资。
2002年11月份,镇政府组织清产核资小组到工程队清产核资,清产核资时有一个工程项目应该710万,而帐面只反映了500多万,差150万,李某将对这150万元存在其他账户,未进行核资。2003年6月份公司进行改制。

二、分歧
李某在核资时隐匿150万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本案中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理由是,李某是A建筑公司副经理,A公司让李某承包工程队,尽管A公司对李某承包的施工队,没有分配人员,也没有分配施工机械,没有资金的投入,但李某与建筑公司有签订的合同证明,建筑公司批准让其全名负责施工队,即已正式受委托。李某承包的施工队与A公司在行政上具有隶属关系,李某与该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是企业内部承包合同。承包人利用承包之机侵吞公司财物,只要达到数额较大,就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李某在承包施工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个人侵占公司款项150万元,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理由是,虽然李某是建筑公司的职工,在表面上看他承包的施工队与建设公司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确定本案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关键是看其承包性质来具体加以认定。
就本案而言,李某承包A公司的某工程队。在承包工程队期间,李某自己组班子,自己承揽工程业务,业务管理、财务分配、人员配置公司一概不管,均由李某个人决定,A公司公司除收取施工队一定利润外,其他事均不管。并且李某在承包工程时,也没有以A公司的名义承包工程,而是将工程队挂靠在B建筑公司,以B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工程,李某每年向B公司支付管理费。综观全案,李某承包A公司的工程队纯粹属于一个“空壳公司”,李某占有的工程队的150万元属于个人财产,因而李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三、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李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本案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空壳企业”的承包经营中,对承包人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性质应当如何认定。
“空壳型企业”的承包经营是指所谓发包方对承包企业一不投资,二不参加经营管理,三不承担经营风险,企业的生产资料、运营资金全部由承包者筹集,一切经营事务由承包方自行解决,承包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发包方只是按合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种承包方式名为分包,实质是承包方独资,发包方所发包的企业是什么经营资料都不具备,因而称为“空壳型企业”。
  如果承包人在承包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企业财产,是否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必须回到贪污罪的客体理论。
犯罪客体是为我国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因此,要成立职务侵占罪,必须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遭到侵犯,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在数量上蒙受损失。
在“空壳型企业”的承包经营中,发包方一不投资,二不参加管理,三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是按合同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发包方在企业中并无丝毫的投资。按照民法理论,界定财产的所有权,应当遵从“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既然发包方没有任何投资,自然也就不享受任何收益。所以,承包企业中的全部财产,都是承包者的投资或经营所得,该承包企业实质为承包者私有的企业。承包者侵占企业中的财产,只是侵占自己的财产,并没有侵犯企业所有权,因而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本案中,李某承包工程队时,建筑公司一不投资,二不参加经营管理,三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是每年收取一定的利费。因此,李某所谓承包的工程队,就是一个“空壳型企业”, 整个工程队完全是李某独资的。再者,李某在承包工程时,也未用A公司的名义承包工程,而是挂靠在B建筑公司,以B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工程,李某每年向B公司支付管理费,所以,李某的行为实质上是个人行为,那些认为李某是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承包的企业是集体企业,李某占有的是建筑公司财产的看法,只看到了承包合同的形式,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在于李某的行为并没有侵犯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李某侵占的财产,都属于李某个人所有,A建筑公司并没有丝毫的损失,亦即公司财产的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不具备职务侵占的客体,因而李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宋晓锋 ,管理学学士、法律硕士、北京市丹宁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要业务领域:公司法律事务、房地产、劳动争议、疑难案件诉讼与仲裁
电话:13121692405;E-mail:on148@126.com
QQ:921341583,MSN:songxiaofeng317@hotmail.com
互动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ngxiaofeng315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26号MEN财贸中心大厦B座8层804(昆泰大厦南侧)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