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上海市档案条例(2004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2:36:35  浏览:89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档案条例(2004年修正)

上海人大常委会


上海市档案条例

  (1995年6月16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10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档案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档案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档案事业的建设,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本市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的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档案,是指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
  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档案事业,应当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视档案宣传教育,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的落实。
  
  第五条市和区、县设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档案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对本市的档案事业依法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
  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区、县的档案事业,对本区、县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业务上受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
  第六条市和区、县其他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负责本系统的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
  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为档案工作提供必须的条件,保障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
  第七条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准确与安全,便于社会利用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原则。
  
  第二章档案机构

第八条地方国家档案馆包括具有公共性质的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
  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
  专门档案馆是收集和永久保管特定领域或者特殊载体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
  第九条部门档案馆是收集和长期保管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利用的机构。
  
  第十条综合档案馆的设置,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设置,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机构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本乡、镇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备工作人员从事档案工作。
  
  第十二条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管理本组织的档案,指导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
  法人和其他组织配备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
  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档案工作的要求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
  
  第十三条市级行政部门的档案机构可以制订本系统专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
  第十四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
  
  第十五条从事档案鉴定、评估中介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档案基础理论知识和档案价值鉴定、档案等级评估的专业知识。
  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收集齐全并整理,定期交档案机构集中管理。
  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以及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报送备案的同时,送交市综合档案馆;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报送备案的同时,送交所在地的区、县综合档案馆。
  
  国家和本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
  
  第十七条涉及行政区划变动,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建立、变更和撤销,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批准,以及市或者区、县其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
  
  市或者区、县组织或者承办的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以下简称重要会议)和本行政区域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以下简称重大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应当依照规定及时移交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
  
  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档案建立和档案进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
  第十八条反映本行政区域重大活动的档案,是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档案。
  
  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档案的具体范围,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通知有关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
  第十九条保管属于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档案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登记后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更改或者撤销登记。
  
  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接受登记后,应当将登记认定情况通知相关的档案馆和档案保管者。
  
  第二十条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建设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的验收、鉴定,应当由该组织的档案机构以及按照规定有接收该档案任务的档案馆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
  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鉴定时,应当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该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以及按照规定有接收该档案任务的档案馆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并出具共同签署的档案验收认可文件。
  
  未经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鉴定。
  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所有的其他组织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列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
  非国家所有的组织的档案归该组织所有,国家和本市另有规定的除外。
  
  个人在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或者以继承、受赠等合法方式获得的档案归个人所有。
  
  第二十二条综台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并公布实施。
  
  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由市专业主管部门制订,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
  企业事业组织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由本组织制订,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
  第二十三条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
  (一)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年,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二)列入区、县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区、县综合档案馆移交;(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六个月,向专门档案馆移交;(四)列入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组织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于形成之日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向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组织档案馆移交。
  
  (五)列入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撤销机构的档案和非常设机构组织或者承办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档案,应当自机构撤销或者会议、活动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有接收该档案任务的综合档案馆移交。
  
  列入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依法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可以提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
  
  专业性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延长向档案馆移交的期限。
  
  第二十四条部门档案馆中列为永久保管的档案,在本馆保管满三十年,应当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第二十五条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管档案的专门库房和设施,采用现代先进技术设备,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接收、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
  
  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
  第二十六条因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档案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
  (一)列入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由有关档案馆提前接收入馆;(二)其他档案,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档案保管者改善保管条件或者在征得其同意后由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或者收购,其中涉及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非国家所有的档案,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由综合档案馆征购。
  
  第二十七条鼓励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其所有的档案。
  
  向国家捐赠重要或者珍贵档案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
  第二十八条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赠送、交换、出售。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需要向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售其复制件的,必须经市主管部门和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
  非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售,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售的,应当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
  赠送、交换、出售非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赠送、交换、出售档案复制件,必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公民的利益。
  
  第二十九条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应当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
  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依法应当经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
  第三十条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对档案界定及进馆档案范围有异议的,按照管辖范围,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三十一条国家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并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
  市和区、县综合档案馆是同级人民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应当提供其保管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方便公众查阅。
  
  第三十二条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凭身份证、工作证或者介绍信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
  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本市已经开放的档案,应当经市有关主管部门介绍和有关档案馆同意。
  
  第三十三条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或者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应当经有关档案馆或者有关组织同意,并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档案或者泄露档案内容。
  
  第三十四条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档案馆如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的同意。
  
  第三十五条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
  因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需要利用档案的,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提供。
  
  第三十六条利用档案时,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损毁、丢失档案。
  
  第三十七条向社会公布档案,可以通过报纸、刊物、图书、声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缩微品、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媒介,采取刊印、陈列、展览、宣读、网络传播、播放等形式。
  
  第三十八条档案馆保管的档案,由档案馆公布。必要时应当征得形成档案的组织的同意,或者报请其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
  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保管的档案,由保管档案的组织公布,重要的档案应当经其主管机关批准后公布。
  
  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档案,由档案所有者公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报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除外。
  
  向社会公布档案,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公民的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档案。
  
  第三十九条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提供利用重要、珍贵的档案,应当用缩微品或者其他形式的复制件代替原件。档案复制件载有档案收藏组织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
  第四十条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加强对档案的研究整理。档案馆和有条件的其他档案机构应当编辑出版档案史料。
  
  第四十一条市和区、县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档案信息网络,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服务。
  
  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组织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向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第四十二条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收取费用。
  
  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档案馆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三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三)涂改、伪造档案的;(四)擅自出售、赠送、交换档案的;(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六)擅自泄露档案内容的;(七)擅自设置地方国家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
  
  (八)拒不按照规定对档案统一管理的;(九)拒绝向档案机构移交应当归档的材料或者应当进馆的档案的;(十)拒绝接收应当归档的材料或者应当进馆的档案的;(十一)逾期未办理档案登记、变更手续的;(十二)对未经档案验收或者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鉴定的;(十三)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十四)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
  第四十四条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组织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有前条第四项、第五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组织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法征购所出售或者赠送的档案。
  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档案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其中,造成国家所有的档案损失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直接责任人赔偿损失。
  
  第四十六条擅自携带、运输、邮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依法没收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应当移交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四十八条当事人对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第四十九条档案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
  妨碍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六章附则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第10号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1月1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1月18日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2008年11月1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粘土砖的监督管理,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新型墙体材料,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利于节约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用于建筑物墙体的建材产品。

第三条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应当遵循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有关措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墙体材料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墙体材料主管部门依法设立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宣传,引导公众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对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鼓励与扶持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挥投资、税费、价格等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和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第八条 省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公布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并公布墙体材料产业导向。

第九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设计规程、施工技术规程、标准图集和验收标准。

第十条 鼓励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以及江河淤泥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鼓励优先发展自保温墙体材料,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建筑节能。

第十一条 研究、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投资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以及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生产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补贴。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项目,符合循环经济或者建筑节能要求的,除按前款规定享受补贴外,并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的扶持。

第十二条 企业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生产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确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房建设及试点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贴。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第三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墙体材料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规划指导。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对墙体材料生产、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工作,受理有关举报和投诉。

第十七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城镇范围内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

城镇范围内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其中框架(含框剪、剪力墙、筒体等)结构的建筑工程,还禁止使用粘土空心砖。

本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和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的具体范围,由设区的市墙体材料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八条 省墙体材料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扩大本条例规定的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和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范围的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九条 为修缮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建设、修缮经依法批准的仿古建筑,确需生产粘土实心砖的,应当经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批准;生产的粘土实心砖,只能用于修缮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建设、修缮经依法批准的仿古建筑,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计划,采取措施,限期淘汰以粘土为生产原料的砖瓦窑厂。

第二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可以向墙体材料管理机构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

(一)产品属于国家和省公布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范围;

(二)企业生产规模、工艺和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

(三)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经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企业在县(市)范围内的,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企业在市辖区范围内的,应当向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县(市)、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自收到认定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认定。

省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二十个工作

日内进行认定,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认定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由省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不得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或者取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后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省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撤销认定,收回认定证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被撤销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及其生产企业。

第二十四条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应当检验合格。销售新型墙体材料应当提供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

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工程时,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设计规程以及本条例规定,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情况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不得通过审查。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同意。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工程施工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情况进行监理。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粘土空心砖生产项目实行限制供地,对生产粘土空心砖使用的粘土资源实行限制开采。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监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墙体材料的违法行为。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建筑工程使用墙体材料情况的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设计、施工、监理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向所在地墙体材料管理机构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建筑工程的主体工程竣工后,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按照建筑工程(含基础部分)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总量予以清算。

第二十八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并按照规定解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国家规定的征收对象、范围、标准,不得减征、免征、缓征,不得侵占、截留、挪用。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缴、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使用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为未按照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

(二)违反规定认定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

(三)违反规定改变专项基金征收对象、范围、标准,减征、免征、缓征专项基金,或者侵占、截留、挪用专项基金的;

(四)不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退还、解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以及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的范围内生产粘土空心砖的,由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告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生产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或者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后继续生产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的,依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取缔。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的粘土实心砖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由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由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撤销批准,并告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款规定,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或者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由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未依法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建设主管部门撤销对审查机构的认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标准足额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未缴纳金额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并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不按照规定解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改变专项基金征收对象、范围、标准,减征、免征、缓征专项基金,或者侵占、截留、挪用专项基金的,由同级或者上级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条例(草案)》的说明

省经贸委主任 张吉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西方发达国家早就不用粘土砖作为建筑工程的墙体材料了。我国人多地少,但仍使用粘土制砖作为墙体材料,在观念、国家规制和实践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型墙体材料一般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节土、节能、利废、改善建筑功能、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优点,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这些优点是传统的实心砖不可比拟的。而且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使用在技术和工艺上也已成熟。墙体材料由粘土制品向非粘土制品、单功能向多功能、体小量重向轻质高强、砌筑由手工式操作向组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大力开发利用新型墙体材料,是我国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措施。综合利用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河湖淤泥、脱硫石膏、建筑垃圾、页岩、水泥、秸秆等非粘土资源和废弃资源、再生资源,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砖,不仅可有效节约粘土资源、能源,而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07年,全省生产粘土砖约283亿块,相当于毁地约4.2万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耕地良田。烧砖毁地,与粮争地,严重影响了我省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省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6.3%。2007年全省粘土砖生产总能耗高达400多万吨,如果全部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能耗可以节约60%以上。2007年全省墙材革新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700万吨,随着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的增加,还将综合利用更多固体废弃物。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同步上升,污染排放量也在逐步加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而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只占到墙体材料总量的42%。

国务院于1992年专门发文要求开展墙体材料改革,大力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和推广节能建筑。200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国发[2005]21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07]15号),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1997年《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筑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00号)的发布施行,对限制采掘粘土资源,保护耕地,促进综合利用各种废弃资源,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全省墙体材料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违规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现象面广量大,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对违规生产和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处罚依据不足;新型墙体材料产品鱼目混珠,质量良莠不齐,迫切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给予规范,等等。

目前,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广西和新疆等地都已出台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相关法规。我省资源环境形势比其他省份严峻,因此,从保护土地、节约能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出发,我省应当尽快制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改善资源环境状况,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的江苏。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列入2007年省人大立法调研计划后,省经贸委成立了起草小组,拟定了工作大纲,对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讨论。分别在苏南、苏北、苏中等地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还到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学习、考察。条例初稿形成后,多次在系统内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条例送审稿报送省政府后,省政府法制办书面征求了省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环保、质监、工商、国税、地税、编办等部门以及13个设区的市政府的意见,会同省经贸委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综合各地、各部门意见以及借鉴外省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条例送审稿进行了数次修改。5月20日至22日,省政府法制办还会同省经贸委到扬州、镇江等地进行调研,听取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对送审稿作了修改。6月10日,省政府法制办又专题召开协调会,征求省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有关条款。2008年7月2日,省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草案)》,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涵义

新型墙体材料是相对于传统的粘土砖来说的。目前国家对新型墙体材料的涵义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界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砖,作为建筑工程的墙体主材,应当是在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其他非粘土资源。而这些原料范围很广、品种较多,并且还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难以一一列举。所以,《条例(草案)》第二条第二款从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和用途的角度,将其定义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用于建筑物墙体的建材产品。”同时,《条例(草案)》第八条要求“省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公布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并公布墙体材料产业导向。”通过产品目录和产业导向,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关于墙体材料管理体制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既涉及到墙体材料的生产领域,又涉及到墙体材料的使用领域。目前,全省各级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尚不统一,省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为省经贸委,市、县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有的是经贸委(局),也有的是建设局或者其他部门。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具体工作都是由各级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负责实施。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同时为保证更好地贯彻执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各项规定,落实工作责任,《条例(草案)》参照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做法,授权各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认定新型墙体材料,征收和管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并对违法生产、使用粘土砖的行为进行处罚等。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作了相应规定。

(三)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

为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管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和建筑工程质量,《条例(草案)》参照外省规定,通过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管理。第十条规定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条件为:产品属于国家和省公布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范围,企业生产规模、工艺和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产品经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等。第十一条规定了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的具体程序,并强调认定新型墙体材料不得收取费用。通过这些规定,使得生产和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并获得专项基金退还,从而保障优质的新型墙体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四)关于促进与扶持措施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一方面需要禁止或者限制落后的、劣质的墙体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另一方面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采取必要的促进和扶持措施。《条例(草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第十二条)。二是对停止生产粘土制品的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已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对粘土制品生产企业转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的新型墙体材料,由当地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给予支持(第十三条)。三是建筑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按照使用总量清算退还预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第二十二条)。

(五)关于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

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强调:“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和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的城市,要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实心砖”;“在新型墙体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区,要禁止生产粘土砖”。鉴于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和“禁实限粘”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的现状,《条例(草案)》借鉴浙江省的做法,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城市规划区内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第十五条)。城市规划区内属于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应当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除列入历史文化保护的古建筑修缮等特殊工程外,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第十六条)。同时,《条例(草案)》还授权省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扩大要求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范围的具体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七条)。此外,《条例(草案)》还规定禁止向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项目供地,限制向粘土空心砖生产项目供地;对现有的粘土空心砖生产企业,不得新增粘土资源采矿许可,对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项目不得办理采矿许可证(第二十一条)。

(六)关于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提高粘土实心砖和其他劣质墙体材料的使用成本,是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经济调控手段。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7]77号)第六条规定:“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规划审批确定的建筑面积以及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0元的标准,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多少都会使用一定量的新型墙体材料,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几乎没有。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事前也无法准确确定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面积,事后也很难监管。因此,我省基本沿用过去的做法,2008年5月20日省财政厅和省经贸委下发的《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苏财综[2008]43号)第五条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或施工许可证前,按照规定标准预缴专项基金。为此,《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按照规定标准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主体工程竣工后,由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根据建筑工程(含基础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总量予以清算,多退少补。”这样可以相对准确地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发挥专项基金的调节作用和墙体材料管理机构的监管作用。浙江、安徽、江西、新疆等地基本上也是这样规定的。

以上说明连同《条例(草案)》,请予审议。






关于《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

——2008年7月22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主任会议委托,我委对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我省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6%,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其中粘土砖仍占据主导地位,占全部墙体材料产量的57%。生产和使用粘土砖消耗了大量的粘土资源和能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989年,我省作为国家唯一的试点省开展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一直以来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有效遏制。199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建筑管理规定》,有力推动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但是,要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解决违规生产和使用粘土砖查处难、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扶持不够有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标准不相一致、墙改专项基金管理失范等深层次问题,还迫切需要进行地方性立法。因此,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借鉴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立法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地方性法规,不仅必要,也很迫切。

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会期间,镇江代表团高亚明等10位省人大代表、南京代表团周皖宁等10位省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制定《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管理条例》的议案”, 呼吁尽早立法。2007年1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将新型墙体材料立法列入年度立法调研计划。5月至10月,我委会同省经贸委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多个市县围绕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条例草案的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我委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在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稿通过之后,我委会同省有关部门赴南通、连云港市征求意见,并向徐州、镇江市征求书面意见。我委认为,现在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条例草案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具有一定针对性和操作性,总体上是可行的。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条例草案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大“禁实限粘”的工作力度。条例草案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的规定,符合我省土地资源状况和保护耕地的要求,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我省所有县以上城区和80%的建制镇已经实现了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苏南等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限制使用粘土空心砖。我委认为,我省的环境资源形势比外省市更加严峻,基础工作比较好,更应加大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的力度,建议把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的范围扩大到镇区范围,而不仅仅限于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二、要增加治理整顿砖瓦窑业方面的内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一项重要基础是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而要真正达到预期目标,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砖瓦窑业的治理整顿。我省目前还有一些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较差。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要求,这类砖瓦轮窑及土窑属于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应于2006年底前淘汰。但从我省情况看,仍有一些18门以下砖瓦轮窑及土窑在生产粘土砖,至今未淘汰。建议在条例草案第十五条专门增加治理整顿砖瓦窑厂方面的内容,限期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对农村中存在的非法占用土地生产粘土砖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

三、要充分发挥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在产品认定中的作用。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的作用,条例草案在总则、鼓励与扶持、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部分都赋予了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诸多责任,而草案在产品认定过程未规定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的职责,因此,我们建议,在产品认定过程中也应设置一定的县级监督管理职责。面广量大的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集中在县级以下范围,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对这类企业的情况更为熟悉,如把初审环节设置在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其他具体条款的修改意见

1、建议第二条第二款中“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之后增加“有利于节约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容。

2、建议第二十条第一款改为“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墙体材料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监督管理。”

3、建议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为“禁止和限制供地目录”。

4、建议第二十八条中“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改为“由上级或同级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5、建议第五章附则部分增加一款“粘土类墙体材料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此外,条例草案中还有一些文字表述也需要进一步斟酌修改。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8年11月16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克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草案)》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委员们普遍认为,草案指导思想明确,体现了节省资源、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制定本条例十分必要。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书面征求了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和立法咨询专家、省人大代表的意见,赴广西学习了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立法经验,并会同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和省经贸委到徐州、江阴、江都进行了调研,还专门召开了省有关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11月3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鼓励与扶持力度

审议中有的委员、有些地方提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既要有“禁实限粘”的硬性规定,同时还应当有鼓励、扶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使用的政策措施。因此,为充分体现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鼓励与扶持,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法制委员会建议草案增加以下条文:

1、在鼓励与扶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投资、生产方面增加两条,即草案修改稿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第十条:“鼓励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以及江河淤泥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鼓励优先发展自保温墙体材料,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建筑节能。”第十一条:“研究、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投资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以及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生产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补贴。”“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项目,符合节能与循环经济或者建筑节能要求的,除按前款规定享受补贴外,并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的扶持。”

2、在鼓励与扶持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方面增加三条,即草案修改稿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确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房建设及试点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贴。”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墙体材料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二、关于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和禁止生产、使用粘土空心砖的范围

审议中有些委员认为,规定“禁实限粘”的确非常必要,但是同时也应当根据我省实际,充分考虑各地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和禁止生产、使用粘土空心砖的可行性,以区别对待。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作如下修改:

1、草案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环资城建委和省有关部门提出,“城市规划区”没有包括镇区,建议将镇规划区纳入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范围。在草案修改过程中,省有关部门提出,我省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区和镇规划区的范围实际已等同于行政区域,用“城市规划区和镇规划区”的表述容易导致相关禁止性规定适用范围过大,事实上也难以做到。因此,建议将草案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合并修改后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十七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城镇范围内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城镇范围内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其中框架(含框剪、剪力墙、筒体等)结构的建筑工程,还禁止使用粘土空心砖。”“本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粘土空心砖和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的具体范围,由设区的市墙体材料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2、有的委员认为,古建筑修缮等特殊工程使用粘土实心砖要与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的规定相衔接。因此,建议将古建筑修缮等特殊工程使用粘土实心砖的情形从草案第十六条中单列出来,对其生产、使用一并规范,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为修缮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确需生产粘土实心砖的,应当经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批准;生产的粘土实心砖,只能用于修缮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同时,对违反本条规定将生产的粘土实心砖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在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审议中有些委员提出,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应当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第十八条作如下修改:

1、将草案第十八条第一款中的相关产品标准予以细化并修改后,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标准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2、建议在草案第十八条第二款中增加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的内容,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应当检验合格。销售新型墙体材料应当提供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此外,根据有些委员的意见,建议在草案第十条第(三)项中增加“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四、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及撤销问题

审议中有的委员认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应当下放层级。环资城建委提出,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中,应当赋予县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相应的职责。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作如下修改:

1、根据有的委员和环资城建委的意见,结合有的列席代表建议,将草案第十一条从第二章调整至第三章,将第一款改为:“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企业在县(市)范围内的,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企业在市辖区范围内的,应当向设区的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并对草案第十一条第二款作相应修改。

2、有的专家提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既有进入机制,也应当有退出机制。因此,建议增加一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二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或者取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后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省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应当撤销认定,收回认定证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被撤销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及其生产企业。”

五、关于法律责任

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的法律责任部分作如下修改:

1、草案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对违法生产、使用粘土实心砖、粘土空心砖的行为规定了罚款,这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不一致。因此,建议删去草案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中有关罚款的内容。

2、草案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授权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不一致,建议修改为由墙体材料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此外,根据委员的意见,对条例草案作了部分文字、技术修改,并对有关条款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法制委员会已按照上述修改意见,提出草案修改稿,建议本次常委会审议后通过。

以上报告和草案修改稿是否妥当,请予审议。





关于印发《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江苏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物价局 江苏省司法厅


苏价费[2007]5号

  
关于印发《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江苏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物价局、司法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制定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江苏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现一并 转发并印发给你们,请组织贯彻落实。

  附件:1、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6〕611号)

   2、江苏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00七年一月九日

  

  主题词:律师 收费 办法 印发 通知

  抄 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

  
  江苏省物价局办公室

二00七年一月十日印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关于印发《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6〕611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司法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通知》(中发〔2004〕21号)精神,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特制定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司 法 部  2006年4月13日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律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律师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据《价格法》和《律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和获准执业的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收费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律师服务收费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律师事务所应当便民利民,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为委托人提供方便优质的法律服务。

  第四条 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

  (一)代理民事诉讼案件;

  (二)代理行政诉讼案件;

  (三)代理国家赔偿案件;

  (四)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或自诉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

  (五)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律师事务所提供其他法律服务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六条 政府指导价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 政府制定律师服务收费,应当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必要时可以实行听证。

  第八条 政府制定的律师服务收费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律师业的长远发展,收费标准按照补偿律师服务社会平均成本,加合理利润与法定税金确定。

  第九条 实行市场调节的律师服务收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

  (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

  第十条 律师服务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方式。

  计件收费一般适用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按标的额比例收费适用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计时收费可适用于全部法律事务。

  第十一条 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时,委托人被告知政府指导价后仍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婚姻、继承案件;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的;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等。

  第十二条 禁止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

  第十三条 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

  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第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公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律师服务收费合同或者在委托代理合同中载明收费条款。

  收费合同或收费条款应当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数额、付款和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第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合同后,不得单方变更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数额。确需变更的,律师事务所必须事先征得委托人的书面同意。

  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收取律师服务费,应当向委托人出具合法票据。

  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代委托人支付的诉讼费、仲裁费、鉴定费、公证费和查档费,不属于律师服务费,由委托人另行支付。

  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需要预收异地办案差旅费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费用概算,经协商一致,由双方签字确认。确需变更费用概算的,律师事务所必须事先征得委托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一条 结算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有关费用时,律师事务所应当向委托人提供代其支付的费用和异地办案差旅费清单及有效凭证。不能提供有效凭证的部分,委托人可不予支付。

  第二十二条 律师服务费、代委托人支付的费用和异地办案差旅费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

除前款所列三项费用外,律师事务所及承办律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委托人收取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接受指派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费用。

  对于经济确有困难,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公民,律师事务所可以酌情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执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收费规定。

  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异地提供法律服务,可以执行律师事务所所在地或者提供法律服务所在地的收费规定,具体办法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第二十六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收费的监督检查。

  律师事务所、律师有下列价格违法行为之一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不按规定公示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的;

  (二)提前或者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的;

  (三)超出政府指导价范围或幅度收费的;

  (四)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以明显低于成本的收费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六)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服务活动的监督检查。

  律师事务所、律师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照《律师法》以及《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实施行政处罚:

(一)违反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或者收费合同规定的;

(二)违反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服务费、代委托人支付的费用和异地办案差旅费规定的;

(三)不向委托人提供预收异地办案差旅费用概算,不开具律师服务收费合法票据,不向委托人提交代交费用、异地办案差旅费的有效凭证的;

(四)违反律师事务所统一保管、使用律师服务专用文书、财务票据、业务档案规定的;

(五)违反律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函件、电话、来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律师协会举报、投诉。

  第二十九条 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超越定价权限,擅自制定、调整律师服务收费标准的,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对责任人予以处分。

  第三十条 因律师服务收费发生争议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司法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调解处理,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律师服务收费争议调解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律师服务收费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司法部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执行。《国家计委、司法部关于印发<律师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1997〕286号)和《国家计委、司法部关于暂由各地制定律师服务收费临时标准的通知》(计价费〔2000〕392号)同时废止。

  

江苏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保障委托人和律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律师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律师收费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依照《律师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分所和获准执业的律师,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收费行为,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价格部门”)是律师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司法行政部门配合价格部门做好律师收费的管理工作。

  律师协会帮助引导律师事务所建立和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制定行业服务公约或行为准则,规范律师事务所收费行为。

  第四条 律师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平、自愿有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律师事务所应建立必要的成本核算、费用结算程序和制度,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承办成本核算、费用结算等事务,通过降低服务成本,简化收费程序等方式,为委托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第五条 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第六条 律师事务所提供下列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司法厅依法制定后公布施行。

  (一)代理民事诉讼案件;

  (二)代理行政诉讼案件;

  (三)代理国家赔偿案件;

  (四)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和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或自诉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

  (五)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提供本细则第六条规定以外的法律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委托人与被委托方协商确定收费形式、收费标准或金额。

  第八条 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时,委托人被告知有政府指导价后,仍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婚姻、继承案件;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给予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交通和医疗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九条 禁止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

  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依据委托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难易程度和耗时多少等情况,采取计件定额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计时收费等方式。委托服务难易判定规则,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司法厅制定后公布施行。

  计件收费一般适用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按标的额比例收费适用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计时收费适用于全部法律事务。

  第十一条 采用计时收费的,应当按律师办理法律服务的有效工作时间和规定收费标准计算,经双方协商一致后,通过签订合同予以确认。

  需要或能够提前计算的,律师事务所应将估算的办理法律服务的有效时间,提前告知委托人,并提供承办律师工作记录清单,由委托人核对、确认,经双方签字认可。

  计时收费的时间是律师办理法律服务的有效工作时间,包括律师听取委托人陈述、向委托人了解案情、调查取证、查阅案卷、起草法律文书、会见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员、出庭、参与调解和谈判、代办各类手续,以及办理其他相关法律事务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出差异地办案的,其在途时间应当减半计算。

  第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收费,应当坚持“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符合协商收费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下列因素协商确定具体标准:

  (一)办理服务项目所需要的必要工作时间、难度和发生的合理费用支出;

  (二)委托人的要求和承受能力;

  (三)承办服务项目的数量、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力;

  (四)承办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承办律师的经验、声誉、专业水平和能力;

  (六)由委托人提出的或由客观环境所施加的法律服务时间限制;

  (七)同一地区相似法律服务通常的收费数额;

  (八)法律服务预期的合理结果和最终效果。

  第十三条 律师服务收费应当采用统一格式的委托代理合同或收费合同。合同中应当约定对收费的法律服务内容、收费方式、收费项目标准、收费数额、支付和结算方法、支付期限,和解、调解或审判不同结果对计付费用的影响,以及诉讼中的必要开支是否已经包含于风险代理收费中,争议解决途径等内容。

  第十四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能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以及刑事案件中的委托人,提出采用根据诉讼结果协议收取费用,但当事人主动提出的除外。

  第十五条 律师不得私自收案、收费。委托人所支付的费用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不得直接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委托人委托律师代交费用的,律师应当将代收的费用及时交付给律师事务所和有关收费单位。

  第十六条 律师不得索要或获取除依照规定收取的法律服务费用之外的额外报酬或利益。

  第十七条 对采取协商收费方式的,由承办律师与委托人充分协商后拟定收费约定条款,经律师事务所主任审核批准,并在委托服务合同中载明。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合同后,因案情变化需要变更收费项目或变更收费数额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经双方协商一致的,应当通过变更或补充合同予以确定。

  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在符合支付前告知委托人和具备经双方签字同意的委托书的前提下,向委托人收取律师服务费以外的费用:

  (一)代为支付的符合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规定的司法、行政、仲裁、鉴定、公证等收费;

  (二)按照合理、节俭原则发生的通讯费、复印费、翻译费、交通费、食宿费等。

  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办理风险代理法律事务收费,必须符合等有关规定。如果办理的风险代理法律事务有政府指导价的,必须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事前告知委托人,并由双方以合同方式确认风险代理收费事项。风险代理收费标准,最高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收费,必须及时按规定提供费用清单和合法有效的凭证、票据。

  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或委托人因合理原因终止委托代理合同或收费合同的,律师事务所有权收取已完成服务部分的费用,委托人有权不支付律师事务所未完成服务部分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或委托人单方终止委托代理合同或收费合同的,应当按约定停止收取或支付律师服务费。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公示内容具体包括:1、《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本细则;2、司法部《律师事务所收费程序规则》;3、省物价局、省司法厅规定的现行律师事务所收费项目、标准和委托服务难易判定规则;4、全国统一的价格投诉电话号码(12358)和省、市律师协会投诉电话号码。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采取不正当的收费方式招揽业务,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目给委托人回扣或者向中介人支付介绍费。

  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违反以上规定收费的,委托人有权不予支付。

  第二十六条 各级价格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律师事务所收费及服务活动的监督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律师事务所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部门依照《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实施行政处罚;对违反《律师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行为,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因律师服务收费发生争议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以单独或共同提请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司法行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调解处理,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服务收费争议调解办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由省物价局、省司法厅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省内与之抵触的规定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